行业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湖北引入新理念新技术治理水污染

发布时间:2019-10-16 来源:贵州全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河水清澈透明,但鱼虾灭绝,寸草不生?农村污水处理,建得起但用不起?
 
啃污染“硬骨头”,须有“好牙口”。记者10月8日从湖北省生态环境厅获悉,一批成本不断降低、科技含量较高的治污新技术、新工艺相继引入我省。在日前我省主办的2019年湖北省环保实用技术推广交流活动上,三峡集团、武汉江城泽源生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武汉中科水生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鄂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等环保公司技术团队展示的新技术,有望陆续在我省湖库水质改善、黑臭水体治理中一显身手。
 
啃硬骨头须有好“牙”
 
“地方政府也想有效治污,常规截污、清淤等手段也在用,但湖泊水质改善还是不明显。”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凌海波曾到多地调研。他坦言,目前污染防治攻坚战已进入关键期,没有解决的问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省生态环境厅认为,我省湖库水质改善任务艰巨。数据显示,2018年我省已实施监测的310个湖泊水域总体水质为中度污染。与上年度相比,308个可比湖泊水域中,75个湖泊水域水质下降。
 
同样“难啃”的还有黑臭水体问题。
 
目前全省共排查出城市黑臭水体214个,整治完成比例80.8%,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骨头。
 
此外,我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已启动,正在推行现状调查和治理试点示范工作。“与城市黑臭水体相比,农村黑臭水存在污染来源更复杂,底数不清楚、判定标准尚未明确等难点。”凌海波说。由于农村黑臭水治理还面临区域化、碎片化等难点,亟须引进拥有专业技术的环保企业参与其中。
 
作为环保技术需求方,武汉市水务局相关人士坦言,武汉作为“百湖之市”,水域面积达到了市域面积的四分之一,面临很多水质提升方面的问题,因此渴望更多科技力量、企业力量参与。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的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是一场运动战、人海战,而是一场科技战、人才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充分运用科技手段,推进技术研发、应用推广。这也是我省连续两年组织环保实用技术推广交流,让国内外治污技术同台打擂、推动好技术与治污需求深度对接的动因。
 
污水治理成本下降八成
 
建得起用不起、污水处理厂“晒太阳”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污水处理的痛点。“与城镇污水处理相比,农村污水处理更需要技术、更依赖技术。”在凌海波看来,农村污水排放存在比较分散,水量较小,没有连续性、水量波动大,建设运营资金不足等问题。从技术和经济投入来讲,技术含量低可能没有效果,费用过高当地经济条件可能也无法承受。
 
目前我省农村污水治理的直接成本控制在0.2元/吨-0.5元/吨之间。基本上都是政府补贴,也确实存在当地政府认为成本较高,负担较重的声音。
 
日本东京大学农学博士江鹰特别针对库区周边的农村污水处理做了研究。他认为,库区周边的农村污水处理存在地域广、污水处理排放标准高、运行成本高、设备难维护等问题。
 
因此,他介绍了一种来自国外的新技术,即防堵塞土壤高度处理污水技术。该技术应用范围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及面源污染治理,公园公共厕所粪便处理以及别墅小区生活污水处理,目前已在广西等地区使用,技术运行成本在0.03元/吨至0.07元/吨,成本下降逾八成。该技术不需要人值守,不产生污泥,且装置上方可以利用种植作物,减少土地压力。
 
据透露,目前我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正在审查过程中,该标准的出台将明确农村污水处理排放要求,有利于农村地区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生活污水收集方式和治理技术,提高各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业化水平。
 
治污不能只打“一个拳头”
 
曾经在滇池治理中立过大功的水葫芦,疯长后造成大规模生态灾难;
 
有些城市在治理黑臭水体时,盲目硬化河岸,过度追求人工景观,违背生态自然规律,导致水质清澈但鱼虾灭绝、草木不生;
 
一味地强调生态补水、江湖连通,也存在血吸虫感染、蓝藻爆发的隐患……
 
近年来,类似“单兵突进”式的水污染治理频频惹祸,诸如此类的“破坏式治污”不仅没有治污,还造成更大的污染,加速河流湖泊生态退化。凌海波表示,湖泊、黑臭水体治理不能再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
 
对于目前湖泊治理、黑臭水体的现状和痛点,新的治理思路已成为趋势:水污染治理不能只打“一个拳头”,也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对河湖库的水污染治理及城市污水治理,必须系统谋划,综合施策。
 
武汉江城泽源生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江鹰曾在日本东京大学攻读博士。他以日本琵琶湖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水污染治理为例,认为湖泊治理首先要综合考虑治理时间以及水源、水质、环境、景观、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制定流域整体治理规划。
 
琵琶湖,日本最大淡水湖。上世纪50年代,因湖泊周边企业、人口聚集,水体严重污染,频繁爆发蓝藻、死鱼及自来水恶臭等事件,几乎成为死湖。
 
上世纪60年代起,日本着手治理。30年后,琵琶湖生态恶化趋势才开始扭转,水质逐渐提升。
 
此间,日本从水质保护、水源涵养、自然环境及景观保护等方面综合规划,选择符合规划要求的科学治污技术,综合施策,在净化水质的同时,恢复水体原有生态与基本功能。“当前对环境保护的考核已全面转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凌海波也建议,应站在全流域、全区域从产业结构,规划布局,工农业等各生产要素,点源污染与面源输入等全方位,多要素集成治理水污染,否则很难真正解决水环境问题。
 
作为发力长江大保护的重要平台,三峡集团去年底组建了长江生态环保集团,首期注册资本金100亿元,着眼于公益性,与沿江11省市合作开展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和水资源保护。据介绍,该公司先期在宜昌、九江、芜湖、岳阳等4城市试点,探索城镇污水处理和水环境综合治理问题的系统综合解决方案。在调研及试点中,该集团认为,黑臭在水里、问题在岸上、关键在管网,必须实施口、闸、站编造建设,雨污管网统一调度,污泥处置设施一体化运行的“厂网一体”治理模式。
 
在武汉圣禹排水系统公司董事长李习洪看来,黑臭水体治理也须综合施策。该公司经过研究,发现雨水汇流达到15MM径流时,其冲刷携带的大气及城市路面、厂区等地表污染物,竟占流入水体污染的78%。因此,在清淤、恢复生态的同时,应采取“混流制管道系统”进行治理,即只收集处理日常污水及降雨15MM径流内的水流,暴雨时则通过智能分流井等设施,将超量水流直接排入自然水体,既控制污染,又降低治污成本,并已在深圳、厦门等地成功运用。
♥ 相关标签: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